湘助非洲!湖南12名援津专家背后的故事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新冠病毒在全球加速蔓延,
津巴布韦抗疫形势严峻。
▲中国政府支援津巴布韦的防疫物资。
北京时间5月11日21点15分,经过13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一架中国民航空客飞机应援降落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穆加贝国际机场。
呼吸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红外线人体温度筛选仪……一箱箱由中国政府捐赠的医疗防护物资,被陆续运送下飞机。在热烈的欢呼声中,12名身穿印有中国国旗队服的湖南援津医疗专家,开启了为期2周的抗疫援津征程。
湘助非洲,携手抗疫。他们成为最动人的一抹风景。
才从抗疫一线回
又奔援非前线去
12名专家组成员的最大特点有两个:
一是专家成员专业细分领域多,包括呼吸科、传染科、重症医学科、传统医药、感染控制、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护理等领域,分别来自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湖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人民医院、省疾控中心、省儿童医院、省卫生健康委等9个单位。有几位是湖南急救医学的领军人物。
▲医疗专家组成员们在飞机上。
二是大多数都刚从一线回,有刚从湖北武汉、黄冈战场返回的医护精英,也有参与省内抗疫一线防治工作的中坚队伍……可谓是汇聚了湖南省各学科领域的“硬核”力量,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拥有新冠肺炎防控与救治实战经验的“王炸天团”。
▲专家组成员抵达津巴布韦后,迅速展开工作。
专家组抵达津巴布韦后,在未来的两周内,将围绕联防联控、输入病例的防控和检测、提升临床诊治能力、后期复工复产等方面,全方位地传播分享中国经验、湖南做法。
跨越时空的心声
小家背后的感动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2020年是中津两国建交40周年,中津始终彼此信赖、相互支持,双边关系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打造了中非合作的典范。
为打赢抗疫全球阻击战,巩固中非传统友谊,12位医疗专家,跨越时空,勇敢逆行,用大爱和力量,为津巴布韦人民带去了希望的曙光。在阔别家人,远赴出征的背后,也留下了许多平凡真实的动人故事。
忠孝难两全的遗憾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教授、一级主任医师胡成平,是此次中国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的组长。在她看来,作为一名医生,哪里有疫情,哪里有病情,自己就应该去哪里。
在远赴津巴布韦之前,医疗队每天都要进行集中培训,作为专家组组长,胡成平每天必须与队员们在一起。4月25号,正在培训的胡成平接到了公公去世的噩耗。2003年在抗击SARS时,胡成平的母亲仙逝。公公前段时间住院,她一直忙于省内抗疫。两位老人的离去,她都没有陪护在侧……这成为了她一生都难以弥补的遗憾。
一张身穿防护服的肖像画
▲ 李春辉女儿为父亲画的肖像画。
身穿防护服,举起大拇指,画纸上写了一行小字:“必胜”……这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李春辉在出征前夕,收到的一份特殊礼物,这是他10岁的女儿,特意为他画的一幅肖像画,寄托着女儿盼望父亲早日完成援助任务,平安凯旋的质朴心愿。
地球仪上的美丽国度
“妈妈,你是不是又要去打病毒了?你要去的地方很远吗?那里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吗?”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教授彭玥拿出地球仪,把津巴布韦圈了出来。她告诉孩子:这个美丽的国度叫津巴布韦,这里的人善良、友好,是我们中国人的朋友,现在他们遇到困难了,妈妈要跨过广袤的海洋去帮助他们。
“我愿变成你衣服上的一粒纽扣”
“妈妈,如果我能变成你衣服上的一粒纽扣就好了……可以和你一起走,一起回来。”湖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徐芙蓉曾是湖南驰援湖北医疗队的成员之一,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担任湖南重症监护室病区护士长,经过42天的抗疫,3月23日才回到长沙。在家还只待了一个多月,这次,她再次披上战袍,奔赴世界的另一个战场。
心 声
▲中国(湖南)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